首页

怨灵女高(冰时代)电视剧

时间:2025-05-28 19:34:14 作者: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浏览量:64831

  9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新进展,方小敏院士带领新生代环境团队在青藏高原腹地伦坡拉盆地开展超千米钻探计划。

  目前,钻探深度达750米,刷新了我国青藏高原环境科学钻探新纪录。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600米。这里沉积了距今55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最连续的新生代地层,是我国青藏高原本部第一个产油盆地,并发现了大量热带棕榈树、樟树、栾树、裂腹鱼、攀鲈鱼、水蜘蛛等动植物化石和多层古土壤、火山灰,详细记录了青藏高原中部隆起和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历史,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气候、生物和生态以及它们协同演化最为关键的地区之一。

  此前,学者们利用动植物化石、古土壤碳酸盐氧同位素等多种手段重建了伦坡拉盆地古高度演化历史,但对于盆地到达现今高度的时间争议较大,构造、气候、生物和生态协同演化的过程还没有建立起来。

  近20年来,方小敏院士带领团队利用火山凝灰岩绝对年龄的限制,建立了该盆地新生代地层天然剖面高精度古地磁年代序列,发现伦坡拉盆地具有明显的两期形成演化和变形历史,即早期至少约4200万年到2600万年缓慢变形沉陷,晚期约2600万—2000万年快速变形隆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陈发虎院士介绍,伦坡拉盆地超千米钻探计划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如何隆起,高原隆起过程中环境、生态和生物的适应,以及高原隆起后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目前科考团队正在继续向下钻探,力争实现超千米深度。未来,研究团队将融合古气候、古生物和古生态环境以及构造、沉积、地球化学等多学科分析和对比验证,揭示约4000万年以来亚洲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历史,青藏高原腹地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演化以及油气烃源岩、干旱盐湖矿床形成过程,为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影响的模拟预测和生态环境保护、油气烃源岩形成、盐湖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李刚)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申遗成功,云南景迈山今夜一片欢腾

专家指出,3小时标准交会对接模式是中国航天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的最优解,该标准模式的确立,不仅满足载人航天工程的实际需求,也标志着中国交会对接技术的成熟与领先。

赵乐际在“中朝友好年”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

倾力呵护的传统产业,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成熟的工艺体系。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是时代大潮下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点、新动能。

西藏八宿县:奏响春耕春播序曲

10月19日下午,记者从淮南市潘集区应急管理局了解到,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自建房火灾的9名遇难者遗体已经全部被找到。该局当天稍早时通报,19日05时03分许,潘集区架河镇王圩村一自建房发生火灾。图为火灾事故现场。

宁夏近五年累计完成司法鉴定案件8.4万余件

据亚美尼亚国家通讯社转引亚美尼亚内政部消息,当地时间9时30分,科泰克州应急部门收到当地民众消息,称一架飞机在耶格瓦尔德市附近坠毁。

故宫古建也“穿”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